冯太后风流有为的千古一后,为情人毒子掌权

2023-1-4 来源:不详 浏览次数:

白癜风治疗中药有什么 http://news.39.net/bjzkhbzy/171219/5943326.html

很喜欢女英雄秋瑾写的这句诗:“休言女子非英物,夜夜龙泉壁上鸣”。写得太好了,掷地有声,铿锵有力,钰姐深以为然。

“不要说女子里没有英雄人物,挂在壁上的龙泉宝剑夜夜都在发出不鸣之声”,这是秋瑾对男权社会没有女英雄观点的控诉!

在男权社会里,女子无才便是德甚至地位低下,但其实有时女子不仅能撑起半边天,还能撑起整个一片天。冯太后即如此!

冯太后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力举足轻重,她被称为“文明太后”“千古一后”,一生经历非常传奇,她15岁当皇后,24岁守寡当皇太后,辅佐了三位皇帝,尤其培养了好孙儿著名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,她掌权长达25年之久,才能堪比一代女皇武则天。

当然,人无完人,金无足赤。这样一位对历史有重大贡献的女子,难免会有绮丽的绯闻,其实她守寡时年仅24岁,正是年轻美艳之时,这年纪不甘孤寂,也是人之常情。

我们先看完她的一生,再作定论吧。

一、由婢女到太后的开挂人生

张岱年说过,所谓命运,是经过主观努力之后仍不可超越的客观限制,因而必须尽人事,才能知天命,天命不是完全前定的。

然而,有些时候,一个人的命运就是很神奇,仿佛上天早就注定好了,也就是“天选之人”吧。冯太后即如此,她一生开挂,令人惊叹!

公元年,冯太后出生于北燕皇室,长乐郡信都县(今河北衡水市冀州区)人,祖父冯弘是十六国时期北燕的国君,父亲冯朗曾任秦、雍二州刺史,母亲王氏的血统也很高贵。冯太后的姑姑曾被选入魏宫,封为左昭仪,深受皇帝的宠爱。

可见,冯太后身世显赫,十分高贵,小时候应该过得十分幸福的。然而,事实却并非如此。

在冯太后很小时,父亲冯朗因犯了罪,被朝廷处死了,家也被抄了,完全到了家破人亡的地步,冯家的家属包括女眷也都被分配给了王公贵族,成了他们的奴仆。

冯太后因自幼长得聪明伶俐,端庄秀丽,仪容大方,被收入到魏宫里当了一名婢女。像她这样的女孩子宫里实在太多了,想要有出头之日,也是非常难的。

然而,这些女孩子长大后,一旦被皇帝看中,那就很有可能飞上枝头变凤凰的,否则就只能一辈子当婢女伺候主子,老死在宫里。

幸运的是,冯太后在宫里有姑姑冯昭仪的照顾,境遇还不算太坏。姑姑堪称她人生的贵人,教她读书学礼,冯太后聪慧伶俐,一学即通,很快长成一位容貌美艳又知书识礼的少女。

这时,聪明的姑姑就把她推荐给皇孙拓跋濬。不得不说,姑姑这一招很厉害,从此彻底改变了冯太后的一生。

这时,年仅13岁的拓跋濬即位当了皇帝,因为他的父亲太子拓跋晃很早就去世了,他就隔代即位当了皇帝,这为冯太后的开挂人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

由于冯太后姿质出众,拓跋濬将11岁的她封为了贵人,四年后,又将15岁的她册封为了皇后,而且与拓跋濬夫妻感情深厚。

那时北方政局还不太稳定,因为拓跋濬祖父拓跋焘当政时北魏虽强盛,但他灭了群雄统一北方、又跃马过江与南朝刘宋抗衡等,如此连年战争给北方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,因此拓跋濬即位后,就听取谏言采取与民生息政策,发展经济,结好四邻,如此又使社会重新走向安定繁荣。

然而,天妒英才。公元年,年轻英武的拓跋濬即位也就十来年后,突然就英年早逝了,去世时年仅26岁。

此后,他的长子拓跋弘继了位,史称魏献文帝,年纪轻轻刚刚24岁出头的皇后冯氏也就被尊为了皇太后。

但是按北魏“立子杀母”的祖制,冯太后是要被处死的,就像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而杀其母钩弋夫人一样。

然而,冯太后的情况却不是这样的,她的运气堪称好到爆棚。冯太后这么十多年来竟然没为拓跋濬生过一儿半女,也估计是终身不孕,都说古代后妃“母以子贵”,但是冯太后却以生不出孩子而因祸得福。

真实情况是,拓跋弘不是冯太后的亲生儿子,他的亲生母亲是李贵人,因此,李贵人就被按北魏“子贵母死”的制度给赐死了。

而冯太后就这样白白得了一个优秀的皇帝儿子-拓跋弘,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!

二、年轻守寡闹绯闻,两度掌权走上政Z舞台

拓跋弘即位时年仅12岁,这么小的年纪自然管不动国家大事,如此精明强干、智略过人的冯太后,便被推上了政Z舞台。

这样看来,冯太后走上政Z生涯,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、水到渠成,所谓的“天选之人”也就如此吧。

什么是“临朝称制”呢?就是亲自过问国家大事且亲自下旨令的意思,也就是掌控整个朝政。

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几位“临朝称制”:吕后、武则天、孝庄太后、慈禧,其中唯一的女皇帝只有武则天,掌控朝政长达50年,最为了不起。吕后虽有功社稷但重用吕氏子弟致国家混乱;孝庄培养一代明君康熙并对国家贡献很大,至于慈禧就不言了。

这几位中,只有冯太后才被后世称为“千古一后”,而如此美誉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被评上的,没有一点历史功绩肯定不能上榜。

冯太后智谋过人,遇事果敢,敢说敢做,善于发现和重用人才等。她处理国家大事考虑各方面利益,果敢决断,而且又注意安抚各方面人士,团结各阶层力量。

因此,冯太后威信很高,得到了大家的拥戴。

3年后,15岁的拓跋弘有了儿子拓跋宏,冯太后认为拓跋弘已足以在大臣们辅佐下处理国家大事了,毕竟哪个女人不想在后宫舒舒服服享受而偏要为国事所累呢?

于是,冯太后就想还政给拓跋弘,自己则退居后宫当一个轻轻松松、养尊处优的太后,还可以一心一意抚养孙儿、享受一下天伦之乐。

细想一下,这就很有意思了,古人十三四岁就结婚,冯太后做祖母退休时也很年轻仅26岁,现在这样的年纪想都不敢想能当上奶奶。

其实北魏的皇室继承人都很短命,不然也不会把冯太后推到历史舞台,比如冯太后的丈夫拓跋濬13岁即位26岁去世,他和儿子拓跋弘生儿子也都早仅14岁左右。

因此,冯太后24岁年纪轻轻就守了寡,26岁当祖母时也还是风华正茂、年轻美艳之时,同时也是青春焕发、精力充沛之时。

而这时,她的几个婆婆都已经去世了,在偌大一个皇宫之中,可以说唯她独尊。而如此年轻的一个女子,面对寂寞冷清的后宫生活,难免不会生出一些风流韵事来。

嫡母闹出绯闻,最没有脸面、最难堪的就是儿子了。拓跋弘对母亲的行为感到十分耻辱,后来流言蜚语愈传愈烈之后,忍无可忍的他一怒之下,就借机将冯太后的情人给处死了。

母亲的寂寞,儿子无法理解。

为此,冯太后勃然大怒,他认为儿子拓跋弘太无情了,连这点乐趣也要被剥夺,因此与儿子结下了仇。

但后来,拓跋弘后来细想之下十分后悔,觉得不能这样对待冯太后,因为冯太后虽然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,但一直都像亲生母亲一样对待自己,倾注了很多的心血。

再说自己三宫六院,妻妾成群,却不能容忍守寡的母亲有一个知冷知热的情夫,这也太绝情了,于是他就三番五次地讨好冯太后。

但是,性格倔强的冯太后却始终不肯向他露出一点笑意,看样子已经哀莫大于心死了,这也为拓跋弘的悲剧埋下了伏笔。

又过了几年,拓跋弘到了19岁时,就将皇位让给了5岁的儿子拓跋宏(即史上著名的孝文帝,生母也被赐死了),自己则年纪轻轻19岁就当上了太上皇,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。

拓跋弘为什么要这么做呢?

对此,有两种说法,一说是因为拓跋弘喜欢黄老浮屠,想要脱离尘世专心修道。一说是为了摆脱政事,集中精力与南朝作战。其实,这都不是最令人信服的。

最有道理的原因是,拓跋弘与冯太后关系已到了非常紧张的地步,拓跋弘这人十分讲究孝道,不愿因为政事再惹冯太后生气,把帝位传给5岁的儿子后,由冯太后去辅政,自己则可以亲征江南,毕竟长时间离开皇宫或干脆战死,也好过看母亲脸色处在尴尬境地当中。

然而,理想很丰满,现实却很骨感。

估计冯太后真的是心如死灰了,即便拓跋弘做了这么大的让步,她始终都不原谅拓跋弘,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,对他产生了杀意。这一点我觉得冯太后有些可怕了,在儿子与情人之间,她终究选择了情人。

在拓跋弘当上太上皇第6个年头即24岁时,冯太后终于找到机会,把继子拓跋弘给偷偷毒死了,为情人报了仇。

都说,无毒不丈夫,冯太后的狠毒手腕不亚于男子。一代北魏献文帝,24岁就死在了嫡母之手,比他父亲死得太年轻,令人唏嘘。

毒杀孝顺的继子,可说是冯太后一生的污点。

拓跋弘死后,10岁的拓跋宏即位,比他父亲即位更早,尊冯太后为太皇太后。拓跋宏自幼就是一个乖巧聪明、孝顺可爱的孩子,情商与智商都很高,他无论大事还是小事,从不自己处理,而是一切交给冯太后听决断。

因此,冯太后在去世前的14年间,她的政Z才华都得到了充分而有力的发挥。

不得不说,冯太后的命真是太好了,儿子和孙子都不是自己的血脉,却享尽了儿孙福、威风凛凛掌握了25年朝政大权,还任性地毒死了继子,她这样一路开挂的豪横人生,普天之下又有几人能拥有呢?

三、孙儿孝文帝也很孝顺,成就她果敢霸气的人生

冯太后是北魏历史上杰出的女政Z家,她遇事果敢,敢说敢做,善于发现和重用人才,还主持制定了俸禄、均田、三长等政策,对国家稳定与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
其间她也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,但她机智地力排众议,最终成功实施。她在用人选贤取能,但凡有一点才能的人她都加以重用,哪怕出身卑贱但确有本领的人,她就敢用。

这与曹操的唯才是举,很相像。

当然,对于一些德高望重、年长的鲜卑族元老,她也不会过河拆桥、不管不顾,而是加以安抚,让他们心满意足,挑不出任何毛病。

因此,在冯太后统治的二十多年里,北魏政局基本是稳定的。

史上说,冯太后为人心胸宽广、不爱记仇,当然对于伤她心的继子拓跋弘例外。

有一次,厨师给冯太后端来一碗粥,但是却不小心犯了一个错。粥端上来之后,却突然掉进了一个大蚰蜒,冯太后刚舀起第一勺就发现了,当场就吓了一大跳。

气氛一度有些尴尬。

当时,在旁边伺候的十分纯孝的孙儿拓跋宏,看到后勃然大怒,命令侍卫将厨师拖出去斩了,不料被冯太后笑着制止了,吩咐侍卫把早已吓得半死的厨师给放了。

这就是冯太后的胸襟,换作其他什么后宫妃嫔或太后之类的,估计早就让厨师身首异处了。

冯太后也有脾气暴躁的时候,心情稍不如意,遇下人犯了错也会命人责打,一打就是几十鞭子,但她第二天往往就忘了,待之如初,就像那件事没发生过一样。

有时她还觉得过意不去,加官赐物安抚对方。这应该就是典型的对事不对人以及胸怀大度吧。

因此,大家都知道冯太后的脾气,都不怨恨她,反而都很拥护她,即使受了委屈也不离开,毕竟太后并不是真有什么坏心眼子。

冯太后的博大胸怀,还体现在她为自己选陵墓上,这些也是其他妃嫔不能比拟的。

一次,她与孙儿拓跋宏一起登上了方山顶,冯太后最喜欢登高远眺了。这时她远瞻远近山川,不禁感慨万千,对群臣说:

“当年虞舜葬在苍梧,娥皇、女英并没有陪葬。何必一定要葬在皇陵才显富贵呢!我死之后,不要把我送回祖陵,把我安葬在方山顶上,最合我意了!”

于是,拓跋宏就在方山顶上建造了-方山永固陵。

公元年,49岁的冯太后去世,年龄不算大。她的遗体被抬过灵泉池,抬上了方山顶,安放在了这个高高的封土堆下的石室里。

如今,多年过去了,蒙古草原上的风一年年地吹过方山顶,这个封土堆一点都没有减低。虽然沧海桑田,人间几经颠覆,但登上方山顶站在永固陵前,冯太后的英雄气概仍令后人缅怀不已。

冯太后的永固陵,就在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市镇川乡,大同城北25公里处,与长城相邻。这里群山耸峙,山青水碧,风景秀丽,已成为了游人如织的一大旅游景点。

拓跋宏剧照

写在最后

冯太后被称为“千古一后”,的确实至名归。她的原型就是曾经热播里的李未央。

冯太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杰出女政Z家,她生活在动荡混乱的南北朝时期,执政达25年之久,她运筹帷幄,凭借非凡的胆识与智慧在凶险万分的宫廷倾轧中,一次次地化险为夷站稳脚跟,实现了北魏两代人顺利交接,辅佐了三代皇帝,尤其培养了一代明君北魏孝文帝,这点与孝庄太后培养康熙皇帝类似。

她力挽狂澜,维护了北方统一,并大力倡导改革,为北魏王朝政局稳定、民族大融合做出了重大的贡献,同时深远地影响了隋唐,为后来的胡太后把政、武则天称帝等提供了实践依据。

有人甚至还说,如果没有冯太后的励精图治和孝文帝的文治武功,就没有后来的隋唐盛世!

冯太后传奇的一生,正是一幅南北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,而正因有了她,才让我们看到壮阔历史长河里的一朵铿锵玫瑰的无限壮美!

一个在男权社会里的女人,能够做到智谋过人、流芳百世,才能堪比吕后与武则天,试问,天下又有几男人能与之比拟呢?

还是秋瑾那句话说得好:“”,这样的一位能撑起一片天的冯太后,又有谁不佩服呢?

(文中图片来自网络,如侵则删)

转载请注明:
http://www.ehsy-b96.com/zgxryw/16081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

    温馨提示: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
    版权所有 2014-2024
    今天是: